北京国际人力携手多方举办新质生产力下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研讨会
2025.07.28
2025年6月20日,由中国劳动学会、北京国际人力资本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北京国际人力”,品牌“FESCO”)主办,北京中外企业人力资源协会(HRA)协办的“新质生产力生态下的绩效管理改革与发展研讨会”成功举行。会议期间,由中国劳动学会薪酬专业委员会联合北京国际人力所属北京外企人力资源公司联合策划统稿的《基于新质生产力生态下绩效管理改革与发展研究》报告成果正式发布。
▲中国劳动学会会长、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 杨志明
在致辞环节中,中国劳动学会会长、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杨志明表示,数智赋能人力资源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新质生产力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正推动绩效管理重构与升级。他认为,新质生产力以“三劳”(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工具)优化组合为基本内涵,科技创新为核心,以数智化、绿色化融合为特征,对组织效能和人才价值提出新要求。传统绩效管理方式已难以适应,需设计体现新质要素的绩效指标,引入实时反馈与OKR方法,强化绩效与能力发展、激励分配的联动,形成“绩效—发展—激励”闭环机制。同时,要重塑绩效文化,营造透明共识、持续成长的文化氛围,助力企业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北京国际人力董事、总经理 郝杰
北京国际人力董事、总经理郝杰在致辞中指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创新驱动、人才为本”,而绩效管理是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推动产业创新的关键环节。他提出应通过绩效创新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融合,引导人才向产业创新前沿流动;通过考核变革激发人才活力,建立包容试错的机制;通过科学决策彰显价值管理,打造有温度的“价值共同体”。郝杰表示,新质生产力下的绩效变革不仅是理念升级,更是实践行动,FESCO愿与各方携手,将理论转化为激活企业创新力的行动方案。
▲中国劳动学会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 谭中和
中国劳动学会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谭中和就《基于新质生产力生态下绩效管理改革与发展研究》报告成果进行了介绍。一年前,中国劳动学会与北京国际人力联合开展新质生产力下绩效管理问题专题研究,现已按计划完成研究计划,并形成研究成果。随着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演进,新质生产力作为创新驱动的先进生产力形态,正在深刻改变企业的生产方式、管理模式和竞争格局。报告通过对绩效管理的历史演变、理论发展、技术革新以及环境变化的深入分析,揭示了新质生产力对绩效管理的深远影响,并提出了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绩效管理创新路径。报告分为理论分析和实践创新两部分,结合新质生产力的特点,研究了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绩效管理的理论逻辑,以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邮政集团公司、谷歌、华为等企业作为典型案例,总结了国内外典型企业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绩效管理实践和创新,为新时期绩效管理理论体系和实践提供了新的认知和实践参考。
▲中国南方电网公司人力资源部副主任 段勇
▲中航工程集成设备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董事会秘书 张勇
▲泰尔茂大中华区人力资本负责人 王茜
▲望海康信(北京)科技股份公司董事长 段成惠
▲中国邮政集团人力资源部总经理 赵玉刚
▲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 战略咨询部副经理 刘椰辰
本次研讨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企业高管以及人力资源从业者等众多专业人士参加。与会嘉宾围绕新质生产力下的绩效管理问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中国南方电网公司人力资源部副主任段勇介绍了南方电网在绩效管理创新方面的实践经验;中航工程集成设备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董事会秘书张勇阐述了军工装备研发设计团队绩效管理的破局之道;泰尔茂大中华区人力资本负责人王茜分享了新质生产力带动绩效管理提升的案例;望海康信(北京)科技股份公司董事长段成惠介绍了数智化驱动医院运营与绩效管理的创新;中国邮政集团人力资源部总经理赵玉刚分享了服务新质生产力的绩效管理实践经验;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战略咨询部副经理刘椰辰介绍了集团型企业战略导向的差异化绩效考核体系。
随着新质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力资源绩效管理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为各方提供了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北京国际人力将继续秉持创新理念,携手各方力量,共同推动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持续发展,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